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从融入到适应这个考试选拔体系,与其说我在刚过去的这段生活历程中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然后在日复一日的专注中充实了生活,还不如说,我曾迷失了自己,也单调了生活。有人说这是学习路上必须经历的孤独和磨炼,但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当初作出这个选择的初心,我不是一直都记得,只不过还是想起了些。
2020年,是会被历史浓墨重彩的一年,世界似乎发生了一次突变,我们在现有的系统里手忙脚乱,我们也确实被影响到了,计划落空,反应跟不上变化,比起COVID-19的适应性,我们是进化了很多,但同时也退化了些。我们都在被迫适应,考研体系也是,今年的延续时间是史上最长的战线,从三月低的成绩发布到五月底复试,每一步似乎都走得如履薄冰,姗姗来迟。煎熬,算不上吧,就是玩到烦了,不,是頽到烦了,就快忘了自己在干什么事情,忘了做梦了。
我用了两段的赘余,很明显,我并不想像其他的经验贴一样,一条一框,仿佛在给大家列一个日程计划,说实话,我并没有什么资格去分享一份纯学习的成功经验帖,我,二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,想来失败的教训会多一些吧,而我所理解的只是一段经历,是一曲生活。
每份经验都是由经历承载的,这段段经历中不仅包含了你知识的积淀,更包含了你对世界、生活、人性(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)的理解,而我要讲的是这段经历,经验信息需要用自己的见解去提取,因为大家都在从自己的经历中提取信息,再作用于思维,产生一种比这上面还要抽象的能量。老话说得好,成功的理由千千万,而失败的却千篇一律,失败中摸索又会经历什么,个中滋味,细品。
所以我会大概从三个方面讲述,包括心理、专业课和英语、以及一种我认为叫做太极平衡的哲学观。
全国每年几百万人考研,一个宿舍一半以上被分得了考研英语单词本,而你在看这篇文章的同时,说明你也要考,为什么?为什么是一种动机哲学,就像我们学的国际商务,贸易基础,国际化动因,如果没有为什么,那后面所发生的一切就更没有为什么了!
当然,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开始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考研,有梦想,有兴趣,有憧憬,有需求,也有跟风,有名校情结,有“想读IM电竞 IM电竞app书”,不管为什么,它都让你在诸多选择中迈出了这一步。我在作出这个选择时,没什么好的理由,还差点没说服自己,很简单,因为大家都在考,想给喜欢的女孩讲数学题,想那些巨头在招聘时瞄一眼我的简历,好混口饭吃,不过到最后,可能hr确实会多看我一眼,也就仅此而已,这也是我想说的迷失吧。但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,我从来没有忘了问自己,到底这一切为了什么,而每一天的学习和经历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,对世界、生活、专业,还有自己,我们后面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也确实是为了考研,但同样也得给自己为什么考研找到一个答案,有了这个基础,才能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审视自己所进行的行为,并有一个更好地调控和规划,更有一份不需要说服自己就能坚持下去的理由,这个理由不需要多高远,也不需要多高尚,但一定要纳入到整个生命长河来看,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,解决了基础,所谓的自信、自律、自欺欺人、恐惧担忧等等,不过也种种借口而已。
同样,我想提一个为什么?首先,各位在搜寻各科经验贴时会发现,相似度最高的莫过于政治和数学,我们看几乎完全相同的老师的盗版视频课,用完全相同的资料书,每天都做着也差不多一样的练习,甚至还吸取了众多大神的做题方法,为什么,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拿到自己水平满意的成绩,而有的人却一再强调自己没考好?我认为有三个原因:一权衡和取舍不同,即分配的资源不一样,包括时间、精力和情感,这个度,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控,没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几斤几两;二你真的有坚持吗,不是说坚持坐在那里,过完所谓的仪式感,而是顶着挫败和迷茫地理解每个问题,也就是你看待问题的态度,这是一个价值观的取向;三心态和体力,考研是煎熬,毫无疑问,学习时间长达数月,六个小时加二十来分钟一锤定音,不紧张?呵,你**!但眼光放远,你要经历的可远不止这些,这个过程只是迈出的小小一步,压得住沉默和恐慌,才配得上世界更大的舞台,这也是自信来源的一部分。考试两天,对于二战还需要长途奔袭,回老家,两天能睡够8小时都是奢望,靠的什么,铁打的意志和钢铸造的身体,所以我认为自己单调了生活,这点谈不上努力,是个错误的选择,我们需要更多融入生活获得足够的眼光,足够的锻炼获得更多的体力和精力,给自己留一部分短期期待,身心健康,我每周会打一次球,那也是我每周最渴望的活动,从打完开始盼,再盼到又开始打,还会跑步、锻炼核心力量,日子是自己掰扯出来的。
至于数学和政治,我只有几点心理上的建树,政治90以上和数学149的大神经验比比皆是,除去天赋,都是他们智慧的勤奋,习百家之长,但不能相信表面的捷径方法,在考场上,确实靠不住随时冷静的强大思维分析能力或者灵光闪现,你在那种紧张时刻能救你的不过是平时练习中所获得的本能反应,你知道病毒吗,那种不需要大量思考整理的本能能让它们更快地进入每个新环境,突变不是时时有的。不要小看了这两科的练习!
相比以上高确定性学习过程的考试科目,困扰绝大多数人的莫过于这两科了吧,没有指定参考书目,经验很多,却总也模棱两可。
我说的只能是上层设计的方向感,具体实际操作需要适合自己的基础构架,这些科目的经验只有参考价值,需要自己的理解和摸索,与其说是考基础知识,不如说是两种能力的考查。
英语,并不是说拿不到高分,也不尽然全信张雪峰老师的牲口学说,英语不需要大量的逻辑思考,其实就是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,至少在考研看来还没到理解文化思维的程度,熟练而已。中国体制內英语考试逃不出单词、语法、句型、短语这些语言最基本的构成成分,完全不考虑背景文化,本就脱离了学习语言的最初的目的,心理上首先不能惧怕,这是一个最初级的事情。其次,这四个部分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学习,甚至于听说读写都不能完全剥离开来学习。我没有单独拿单词书背的习惯,但是我的基础词汇过关,所以我是在阅读中以其语境来记更多的词汇,拿一张白纸,把所有不会的写上去,只写英文,在语境记下它的含义,建立
画面感或者说思维感,理解词义,中文辅记,复习,带入原文脑海回忆,包括现在我也有读经济学人等文章,然后白纸记词的习惯,这样单词就有生命,它有背景文化,有画面感,我下次可以不用翻译,就能理解,能极快提升阅读速度,还能培养英语思维能力。而在这个过程,语法、句型和短语的积累会在习惯中变得熟练运用,方法和单词一样,然后,这种思维带入听、写、说,模仿,小孩学步似的就能慢慢走起来,再跑起来。诚然这次英语分数不高,确实有些原因,一个半小时中大的国际商务光靠考研学英语是不够的,复试就能体现出来,英语不是用来考试的,是沟通交流,理解别人的文化和思维的桥梁,跨文化合作是国际化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部分。
国际商务的专业课,市面上有两个机构出版的国际商务专硕教材,我用的其中圣才的蓝皮书还有它配套的重点院校考研真题解析,还有一本圣才出的希尔笔记,这些我都比较完整地去理解过,这些都对基础知识有比较完整而有逻辑的罗列。此外这个机构呢,还推荐了三本书,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希尔的《国际商务》、海闻的《国际贸易》、姜波克的《国际》,而以往的经验是浏览完,重点看希尔,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做点笔记后期背诵,这确实是非常好的方法,能打牢基础知识,答题可以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。但是在我们研究往年真题的时候,你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事实,题目越来越灵活,而且更为偏向国际企业管理的实用层面,更为确切地说是一种基于现代管理理念的思路理解,那么就有一个疑问,这些十多年前的书能够完全适应现在的现实问题吗?似乎他们更多是提供了一种理解思路,需要我们加入新的思考角度。除此之外,国际商务活动涉及经济、、管理等至少三层面的知识储备,如何建立一种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,才能帮助更深入理解企业国际化是一种怎样的经历,也好让自己的有神圣的幻想。所以,一遍一遍背那些知识点,确实是一种方法,但我个人不喜欢背书,当然,我不是说的不喜欢记忆,记忆、理解、创新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,所以我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,仅供参考。
为了弥补上面所述的空缺,我先后还看了宏微观经济学、货币学、国际经济学、三个版本的国际企业管理、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,这里面有很多的重复,在这重复中加深了我的记忆,也有了成系统IM电竞 IM电竞app的理解,我们不可能记下所有的知识点,看完似乎什么也没学到,但是那些剩下的东西或许才是学习的其中一种本质,思维!我还买了成套的财经杂志,刚开始很多看不懂,很多概念我都用心查了,后面就慢慢得心应手了,而这些都是我认为帮助极大的学习内容,同时也理解了读书真正所展现的涵义和魅IM电竞 IM电竞app力,我也抄着小标题,形成了自己的笔记,笔记能体现自己在阅读时的感悟,深化自己的逻辑。
读完这些,再看某机构出品的真题答案就会微微一笑,确实,尽管时代在变迁,现有的答案谁都会偷懒,已经太老了,而且不完整,其角度和观点已经不能跟上现代的节奏了,我们就需要加入自己的积累,而这个过程,就是学习理论专业课的成长过程,从迷茫到模糊,然后再去进一步深造。
生活是一个平衡的集合体,可是现代生活的媒体理念却总在吹股极致,贩卖极端引人注目,考研尤其是这样!可有谁想过,我们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,可能并不是需要一个最完美的决定,而是在权衡和取舍之后,选择最适合的,这就需要一种阴阳平衡的理念。
我们会接触到一个概念,产学研相结合,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市场营销深度融合,这何尝不是这个理念呢?
我们为了考研收束了眼界,一心扎在宏观的理论层面,也少了对生活的理解,心想我付出了全部,舍弃了很多,就应该获得收获吗?那我们试想一个场景,你付出所有真心去对喜欢的人好,迷失了自我,就一定会得到青睐吗?感动是建立在共鸣之上的,考研的感动难道不是一样吗?不要忘了问自己为了什么考研,为了什么而坚持,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吗?
不要焦躁、不要羡慕,自己心里有一杆称,去平衡自己的生活,考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生命长河的沧海一粟,做到这些不仅不会拖慢你的效率,会从各个层面帮你有更大的提升。
很抱歉,我的理解可能不是那种一条条的直观计划或步骤,但是如果能从这些层面去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的话,那些条条框框剩下的才是我们面对问题应有的态度和思维,在复试的时候无论从心智还是知识都会很受用。